120期 生日素食,思源報母恩 【明德聖訓‧光訓釋義】

生日素食,思源報母恩
釋義 / 吳鳳凰


    民國52年辛丑年光訓 

    正月十一日酉刻
道德天尊  降
道明心智
德化三才
天人合一
尊上蓮臺
降批醒世
示有由來
人生之日,母難日期,應當素食潔身,思源報本,敬天地,禮神明。父母生育之恩,天地覆載之德,神明保護之功,今時之降道微,富人生慶,高張羣宴,大宰生靈,心歡意暢,忘其報本之恩,今後德門諸子,應當知之。

 
釋義:
《佛說孝子經》有云:「親之生子,懷之十月,身為重病。臨生之日,母危父怖,其情難言。」

此《佛說孝子經》開篇,佛陀告訴弟子們:母親生育子女,先要懷胎十月,懷胎期間時常嘔吐,憂慮不安,身心疲憊,身重難行,忍受種種痛苦,有如生病之人。等到要分娩時,更是冒著生命的危險,過程痛苦哀嚎,血流如屠,若有難產甚至可能失去生命;做父親的則在一旁心急如焚,恐懼萬分,害怕母子有閃失,父母生養孩子受苦擔憂的情景,難以言喻。

《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》經文中佛陀講述母親懷胎十月的辛苦,及生養子女的十大恩德,其中第二恩是「臨產受苦恩」。「臨產受苦恩」頌曰:懷經十個月,難產將欲臨,朝朝如重病,日日似昏沈,難將惶怖述,愁淚滿胸襟,含悲告親族,惟懼死來侵。」

母親懷胎經過滿十個月,苦難的生產即將要來臨;每日起床就像生了重病,天天神情悶重好似昏沉,難以將惶恐怖畏的心情向人訴說,愁思的眼淚流滿胸前衣襟;含著悲傷的心情告訴親人,只害怕死神會來侵害。

釋迦牟尼文佛是宇宙的大覺者,說法教理,啟迷醒癡,因世人不明白母親懷胎、生產受難之苦與深恩,於孝子經及父母恩重難報經詳細講述:人子之誕生,是母親受苦受難的日子,因此生日稱為「母難日」。

民國52年辛丑年正月十一日酉刻,開山祖師王笛卿夫子載錄光訓,道德天尊降諭示明:人誕生之日是母難日期的由來。因世人不了解父母生育孩子的恩澤是像天地覆載萬物那樣廣大的,也不知道母親懷胎及生產的過程有神明保護的功勛,而不懂得如何敬謹珍重自己的生日。

道德天尊批示母難日由來以警醒世人無知的陋俗,為人生日應當要素食,潔淨身體,想明白自己是怎麼由母親勞累十月懷胎、苦痛生產而誕生世上的來源,該當好好的回報恩澤;生生之源從天地的仁德而來,因天地化育之德而有人子綿延生生不息,所以還要崇敬天地之恩;孕育以至誕生,過程尚有神明保護的功勛,當禮敬神明無形的護佑。生日是這般可貴,是一個自我省思如何修身慎行、潔愛自己、報恩大德的重要日子。

道德天尊光訓講明,現今時代以降,道德衰微,富貴人家生日慶祝,聚集眾人擺開筵席,大加宰殺生靈,鋪張過度,只求自己心意歡暢,卻忘記當報父母恩、天恩、神恩生養護佑之根本,辜負生日可貴之意。從今明示之後,德門的弟子們,應當要知道生日是母難日的道理,還有天地、神明保佑之恩,慶祝生日不可鋪張、不可大殺生靈而傷害仁德,損害自己的福報,應當潔身素食,思源報本。

師公王笛卿夫子筆言〈生日素食〉:人生生日,是母難日期,應當素食,報親大德。何謂報親大德?修身慎行,不辱雙親,生事愛敬,死事戚哀是也。敬天地,禮神明,拜寶懺,誦真經,酬前保後,福親長春,聊報父母生育之恩,天地覆載之德,神明保佑之功於萬一耳。

今時,時降道微,富貴人之生日大宰牲禽,高張瓊筵,數多百席,大宴賓客,歌舞蹁躚,酒酣耳熱,意樂心歡,忘其母難,忘其報親大德,反增宰殺牲禽之孽,華報非虛,何其愚也!今後乾坤同仁,生日壽慶,應當存仁惜福,少殺牲禽,體天地好生之德,行仁慈善道之功,德功廣積,後代昌榮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五十六年十月六日筆言1

在台開山祖師王笛卿夫子宗傳天德聖教  無形古佛道脈正宗,所言、所行、所述不離聖佛教導傳示,惟望世人正信而行正道,人心歸善,世道清明,永享安樂;筆言「生日素食」,與道德天尊光訓批示一致。生日素食思本報恩,回報父母的大德,應當謹言慎行修養自身,不犯過錯而使父母受屈辱;父母在世時,愛惜尊敬,父母去世時,由衷表現哀傷悲戚,這些都是報答父母親大恩大德。

此外,崇敬天地、禮拜神明、拜寶懺思過革新、虔誦真經,酬謝天地神明於前,可保佑安康順遂於後,為父母增福添壽,如此修身慎行,姑且微小的報答了父母生育的恩情、天地惠澤廣遍的浩德及神明保佑的功勛。

現今道德衰微,不明生日母難真義,一個生日慶祝可以席開百桌,大殺牲禽,唱歌跳舞,盡情喝酒,意興暢快,未能思及報恩,反而增加殺生的罪過,種種愚昧,徒然招致華報災禍。

華報是什麼?「華」是植物的花朵,同「花」字,「華報」又做「花報」。花開在結實之前,所以「華報」是對應之後得到的「果報」而言。植善因得善果,種惡因得惡果,在果熟之前,先有花開,整個成果未完全形成時,受報的影響已逐漸呈現出來,例如身體不健康常患病、事業不順利、家庭不和、環境不良……。造孽導致的華報真實不虛,如果能及早警覺醒悟,改過遷善,就不會形成最後難以改變的惡果;心存仁道,珍惜福報,體會上天有好生之德,多做些仁慈善道的功勛,廣種善因,花開得美善,結實才能得福果,不僅報答父母生育大德,還能護蔭後代子孫昌盛繁榮。
 
參考書目:
  1. 民國52年辛丑年光訓 。
  2. 天德聖教德藏經,天德行品之二,王笛卿夫子寫真集,32頁。
天德聖教凌雄寶殿 版權所有
Copyrigh © Tian-de Ling Xing Holy Grand Hall
瀏覽人數:
今日瀏覽人數:
4564088
89